记者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获悉,按照日前出台的《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规划》,从2012年起,贵州将对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、收费天棚和沿线 景观进行改造建设,全面提升贵州对外形象,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、经营、管理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。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建设完成后,88个县城附近 均将覆盖Ⅱ类服务区。
高速公路作为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,是有效提高交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、服务人民群众 安全便捷出行“三个服务”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。虽然服务区作为基本的服务设施,份量较小,但却涉及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等诸多方面,是人流、物流、车流的载 体,直接面对并服务社会公众,接受各界监督与评价,具有很强的社会效应。
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人民群众要求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高效、更畅通的出行服务,服务区管理服务到位与否愈发显得重要。截止到2012年底,贵州全省已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停车区仅有80对。
为使高速公路服务区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,带动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,在加快构建适应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路网体系的同时, 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,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形象和服务水平,充分展示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及多民族文化、地域特色风情,充分展现“多彩贵州”形 象,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《贵州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规划》并将组织实施,着力构建“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特点鲜明、服务高效”的高速公路服务区。
根据《规划》,此项工程分为三期,全省将共设置高速公路服务区259对,总投资约96亿元。其中Ⅰ类服务区42对、Ⅱ类服务区74对、 Ⅲ类服务区143对,服务区平均间距25公里,全省高速公路Ⅰ、Ⅱ类服务区总数所占比例达45%。第一期工程实施年限为2013年至2014年,重点安排 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服务区共120对,包括Ⅰ类服务区25对、Ⅱ类服务区32对、Ⅲ类服务区63对,总资金需求约32亿元。按照分布实施的安排,全面实施 120对服务区的升级改造,对所有服务区基本功能进行全面整治和改造,重点修缮基础设施、交通标识、整治“脏乱差”等突出问题,使服务区满足基本功能需 要,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。对需要提级改造拓展功能的服务区结合资金筹集、土地供给情况,注重与地方产业发展衔接,同步加快推进建设。第二期工程和第三期工程的实施年限分别为2015年至2017年,2018年到2030年,均将纳入高速公路项目统筹建设。
据介绍,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建设完成后,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和服务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。原则上各市(州)首府所在地有Ⅰ类服务 区;主要出省通道的省界附近有Ⅱ类及以上服务区;千亿及百亿元产业园区有Ⅱ类及以上服务区覆盖,著名景区有Ⅱ类及以上服务区覆盖;88个县城附近有Ⅱ类服 务区覆盖。另外,在满足基本功能基础上,贵州还将结合沿线特色经济、产业园区、旅游和城镇的发展需求,积极探索“物流型”、“旅游型”服务区建设,实现服 务区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,促进高速公路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背景链接
服务区划分为三种类型
根据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功能定位,结合贵州产业布局和旅游发展的要求,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按使用功能划分为Ⅰ、Ⅱ、Ⅲ三种类型。
Ⅰ类服务区
Ⅰ类服务区是指起服务主导地位,功能完善、规模较大的为人、车提供服务的场所。其基本功能集加油、24小时停车、超市、餐厅、住宿、维 修、休闲娱乐、加水加气等便民设施于一体。拓展功能包括:风景名胜区及重要旅游景区车流集散地、旅游度假中心、大型物流仓储区、大型长途公交客运中转枢 纽、旅游产品展售区、综合应急疏散通道与场地、应急医疗等服务功能。Ⅰ类服务区可结合物流与旅游两项服务进行规划设计,因地制宜地将综合Ⅰ类服务区分为旅 游型服务区(偏重于旅游服务)、物流型服务区(偏重于物流服务)。
Ⅱ类服务区
Ⅱ类服务区是指配合Ⅰ类服务区,占次要地位,功能较全、规模适中的为人、车提供服务的场所。其基本功能集加油、24小时停车、超市、餐 厅、住宿、维修、休闲娱乐、加水、加气等便民设施于一体。拓展功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适当增加,包括重要风景名胜区车流集散地、小型物流仓储区、小型客运 中转站、旅游产品展售区、特殊应急疏散场地等服务功能。
Ⅲ类服务区
Ⅲ类服务区是指配合Ⅰ、Ⅱ类服务区,起加密作用,具有常用功能,规模较小的以加油、停车、如厕为主的服务场所。其基本功能满足服务区加油、休息、停车、维修、停靠如厕、超市购物、简易快餐等基本功能的服务区同时提供适当的拓展服务。